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网站指出,旅游热潮被视为经济复苏的标志。此次中秋国庆假期正值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正在发生变化,预计消费将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鉴于最近企稳的经济数据,一些观察家和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的低谷已经过去。


彭博社引述专家观点称,中秋国庆假期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是一次重要提振。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国内消费为基础。彭博信息研究公司策略师马文·陈认为,中秋国庆假期的消费数据让市场更有信心,“相信需求正在企稳,这可能有助于提振消费者和服务行业的信心”。


外媒认为,除了“热”力十足的假期经济之外,一系列最新经济数据也表明中国经济在政府加大刺激消费力度后出现好转。


“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重返扩张区间。”巴基斯坦“黎明新闻”电视频道报道称,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半年来首次恢复扩张,这一数据以及近期其他经济指标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回升。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报道称,中国商业联合会10月9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10月份零售业景气指数(CRPI)为51.3%,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创近一年新高。中国商业联合会分析认为,随着中国多项稳经济、促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地实施,叠加中秋国庆假期消费旺季带动,中国零售企业对10月份景气状况呈现良好预期。


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和德国之声电台网站也认为,中国经济再次发出增长信号。报道转引国泰君安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周浩的观点称:“制造业PMI和良好的工业利润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逐渐触底回升。”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指出,9月份,随着政策效应不断累积,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


不少外媒关注到可观经济数据背后的有力政策支持。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中国有关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以提振信心并推动增长。


路透社也指出,近几个月来,中国决策层宣布了一系列旨在支撑经济增长的措施,包括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房屋贷款利率以及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的措施。